鼓是一种打击乐器,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。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。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,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。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。
简介
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,按《礼记·明堂位》的记载,在很早的传说中,“伊耆氏”之时就已有“土鼓”,即陶土作成的鼓。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,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,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。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,“黄帝杀夔,以其皮为鼓,声闻五百”(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八二引《帝王世纪》)。
上古时代的战鼓,皆由鳄鱼皮制成,而鼓皮选用鳄鱼皮,是取鳄鱼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。到了周代,据《周礼·地官司徒》之载,已专门设置了“鼓人”来管理鼓制、击鼓等事。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,如祭祀用的雷鼓、灵鼓、乐队中的晋鼓等。其中,专门用于军事的叫“汾(音)鼓”,据《说文》的解释,这是一种长八尺,鼓面四尺,两面蒙革的大鼓。此外,路鼓、晋鼓、等也用于军旅,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,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。
分类
敲击乐器泛指由敲击而发音的乐器。中国敲击乐器历史悠久,品种繁多,应用广泛。除了能够在管弦乐中加强乐曲的节奏、营造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外,更能够组合起来独立演奏,而不同类型敲击乐器合奏亦各具独特表现力。中国民族敲击乐器由金属类(如大锣、小锣、云锣、各种钹、铃、钟等)、竹木类(如拍板、竹板、梆子、木鱼等)和皮革类(如大鼓、排鼓、单皮鼓、手鼓等)制成。
鼓的材料多为皮制,也可按形状大小分:大鼓:大鼓为汉族的大型鼓,又称大堂鼓,是鼓类乐器中形体最大的。
它是在鼓身上下蒙大牛皮而制成。平时大鼓置于木架上演奏,鼓手常用两根木槌敲击发音,有单击、双击、顿击、闷击、压击、摇击和滚奏等演奏方法。大鼓发音低沉深厚,鼓边声音高扬坚实;由鼓中心到边缘各圈所发的音色各不相同,有丰富的表现力,主要用于器乐独奏、重奏、合奏、舞蹈和戏曲伴奏。小鼓:小鼓,又名小堂鼓、战鼓、高音鼓等,形制与大鼓相似,鼓面直径约六、七寸,发音坚实而有弹性。 还有一些鼓是特殊命名的,如:板鼓:板鼓,又称单皮鼓,在公元六、纪的唐代清乐中己使用,是革与木制成,圆形,鼓圈为极厚实的木料,上面蒙以厚猪皮,发音的鼓直径只有五、六公分,以两根藤或竹制的鼓键敲击鼓心,演奏时将鼓身悬于架上,发音坚实清脆。板鼓常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伴奏之中,也可以独奏,在合奏及伴奏时常居于指挥的地位。 排鼓:排鼓是将数个(一般为四个或更多)大小不同的定音鼓组合起来,一起进行演奏。太平鼓:太平鼓是一种有柄的单面鼓,形状像蒲扇。原流传于中国北方,它的起源比较普遍的说法是:唐朝武则天为武周皇帝时,为了歌颂在她治理的天下是太平岁月,驱使宫娥们打鼓作乐而创。击鼓时左手握鼓柄,右手持鼓鞭,边打边舞,因此表演者既是鼓手也是舞者。太平鼓鼓点节奏平稳,力度对比鲜明,热烈洒脱。表演技艺以往都是靠祖辈相传,邻里熏陶,形成各种风格流派。定音鼓:定音鼓是打击乐器中最富音乐性的乐器。它以两个,或三个,四个作一组,每一个鼓的音高是照所需定好的。如果是两个,通常一个定在主音,另一个定在属音。但近代以后就不同,定音鼓的数目增加,音高也不一定只定在主音与属音。大小不同的定音鼓,每一个都有它的音域,定音的方法旧式用螺旋,新式的用杠杆(踏板) ,后者比前者可以更迅速的得到所需音高。定音鼓的乐谱,通常在开在开首指示所要的音高,但在乐曲演奏中途也可能改变音高,这时候同样在乐谱中指示出来。所以定音鼓演奏者要有临时迅速的调整音高的训练,换句话说,他需小鼓打击技术之基本训练之外,还需具备敏锐音感。定音鼓的乐谱用低音谱表。
发展
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、古埃及、古印度,同为世界上鼓的最早发源地。历史上,中国鼓传至邻国,如朝鲜、日本 ,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外来鼓。中原地区以中国传统鼓为主流 ,边疆少数民族的鼓既受传统鼓影响,也受外来鼓特别是阿拉伯与印度鼓的影响。
中国传统的鼓多源于中原,秦汉前已有20余种。虽大小高矮不同,但几乎都是粗腰筒状。当时已用于诗、乐、舞以及劳动、祭祀、战争和庆典之中。从秦、汉到清代,中原地区原有的各种传统鼓几乎都得以保留并有所发展,而以阿拉伯和印度为主的外来鼓,虽然曾在中原长期流行并具有重要的地位,但后期日渐衰落以至失传,仅在文献中留下了一些不详的记载,例如檐鼓、齐鼓、鸡娄鼓、羯鼓、答腊鼓、都昙鼓、毛员鼓等。